政法辅警
您当前位置: 政法考试首页 > 考试问答
2015招警考试试题:行政职业能力测验(11.17)
华图教育 2015-11-17 16:37

  招警考试频道是您报考人民警察、辅警、协警、特警、公安文职、城管执法的得力助手,今天为各位考生带来了2015年11月17日招警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
  1.诗人从生活和大自然捕捉灵感,将语言文字剪裁成诗;知音的理解和回响,可使诗的意象和隐藏其中的思想感情浮现出来。天地一沙鸥,海上生明月,悠然见南山,经由后人的吟诵品味,其意象才更为深化;巴山夜雨,易水悲歌,汉关秦月,江山风光和人物诗文相互烘托,转化为跨时空的文化符号,丰富了文学的内容,影响着一代代人的精神面貌。

 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:

  A.诗知音意象

  B.自然灵感文化

  C.生活感情品味

  D.文学符号精神

  2.下面四句话中存在歧义的一句是( )。

  A.游击队攻下一个敌军长期盘踞的据点。

  B.派出所收到一对年轻妇女拾到的耳环。

  C.老村长送去一车各家各户献出的木料。

  D.通信员取出一份正副团长签发的命令。

  答案与解析

  1.【答案】A

  答案解析:文段第一句为中心句,后文通过例举具体诗词进行阐释,故抓住第一句的关键就抓住了整个文段的关键。第一句由两个分句组成,第一个分句说:诗人将生活中的感受写成诗;第二个分句说:知音通过读诗,使得诗歌中的意象及情感浮现出来。选项中只有A项“诗、知音、意象”三个词语连起来能表达整个中心句的意思。故答案选A。

  2.【答案】B

  【解析】B项中“一对”有歧义,可以理解为“耳环是被两个年轻妇女拾到的”,也可以理解为“年轻妇女拾到的两个耳环”。其他三项语句表达通顺,句意明确,没有歧义。故正确答案为B。

2024年公安招警备考资料包
上一篇:2015招警考试每日一练:人民警察公安基础知识(11.17) 下一篇:【招警考试】今日新闻:人社部专家:我国延迟退休宜小步慢走
延伸阅读
辅导教材

面授课程